如果使用百v度A*PP或者U*C/Q.Q浏览器不显示内容or乱码,请关闭广告屏蔽功能or畅读模式,或者安-全模式(今日*头条须关闭安-全模式)
这话说得半试探半调侃,旁边陪同参观的陆军装甲兵军官和战车总设计师脸皮都在抖。天知道这三年来,他们压力有多大?
虽说中美不接壤,但谁能保证无良的美国政府和财团不把最新战车推销给俄国?国防军在中亚和北疆战场上一直流传个恐怖故事......
俄国已经装备美国最新战车,或者已经拿到美国技术和设备,将造出具有压倒性优势的陆战武器。它炮狠眼利甲厚还跑得快,性能碾压‘灰狼’,超过‘黑豹’。
国防军前线部队每天提心吊胆,国防部军事情报局更是时刻盯着美国和俄国动静,并充分跟英德法交换相关情报。
如今俄共‘布’在战场上处于劣势,嘴炮却无敌,时不时在舆论上宣布研发出某种黑科技的末日武器,或者想方设法鼓捣出一些应急装备。
这些装备总有些突出亮点,不是火力极强就是机动性极佳,但更多的是装甲特厚,普通火炮打不穿。
每次在战场上发现俄国新装备,总会让基层指挥官心惊肉跳一番,以为是美国援助俄国的‘大杀器’终于到了。
可等打完仗再细究,会发现毛子思路总是拐奇奇怪怪的方向去——火力强的经常机动性差且没防护;机动性强的则没火力。
也有兼顾防护好火力强的,但往往是个‘马桶头’瞎子,且可靠性极差。
每次前线大呼小叫说发现敌人最新军工成果,等情报局和军工人员火急火燎的赶来,最终就是给军博送些‘很有创意的地精科技’。
但国防军从来不敢掉以轻心,毕竟自家家底确实不如欧美。
国内之所以要‘集中力量办大事’,要搞联合攻关,就是随着科研的进步,军备竞赛的压力没有减少,反而增加。
如今三年过去,天知道美国佬是不是又搞出更先进的武器。本着料敌从宽的原则,军工部门已经在琢磨美国下一代陆战武器性能将是何等惊艳。
今天展示国产最新战车,有种暗暗试探小洛克菲勒的意思。因为其家族也介入美国军工生产,肯定了解不少最新进展。
来自包头的战车总师在训练场旁边亲自介绍国防军的最新玩具,“这是在‘灰狼’和‘黑豹’战车之后,我们耗费三年时间研发的‘虎式’战车。
它全重三十吨,七十五毫米主炮,52倍径,四百马力柴油机,前装甲为五十毫米高强度合金钢。
为加强防御,可以在基甲上外挂复合装甲,降低机动性的同时获得等效一百毫米均质钢的防御强化。”
对总师的讲解,小洛克菲勒完全听不懂。他只茫然的望着眼前高大的战车,‘嗯嗯’的点头而已。
为了对抗美国最新战车,来自‘圣光’团队的总师被逼得的‘大胆创新’,‘虎式’不得不用上很多‘超前的未来科技’。
这导致其成本飙升。
目前主流战车使用倾斜装甲来提升防御,但中国搞出的‘虎式’离经叛道,为了扩大车内空间,车型反而较为方正。
车内空间大,乘员更舒适,也利于安装多种火控设备和观瞄装置。比如火炮垂稳、光学测距仪、晶体管炮射计算机。
确保先敌发现,先敌攻击,先敌摧毁。
为了那门大穿深主炮,中德联手搞出了电渣重溶炉,提前十几年获得优质炮钢。另外精锻、深孔镗床、钨合金冶炼,次口径穿甲弹等等也被逼着搞出来。
另外,紧凑型大马力柴油机,高效机械变速器和多层复合装甲等等技术也烧掉大笔科研经费。
军费终究有限,国防军不得不暂时放缓海军发展,确保自家陆地上处于优势。
搞出来的‘虎式’性能非常优秀,秀陆军非常满意,但看到其造价却无不跳脚。这玩意比当前主力装备的‘黑豹’贵五倍,太过分了。
在机械化步兵的训练场上,最新的‘虎式’战车是无敌的装甲重骑,其速度快,越障好,火炮又准又狠,反应极其快速。
至于装甲,虽然没有测试,但哪怕不懂行的小洛克菲勒也觉着非常厚实。总师介绍完后,使劲的给周青峰使眼色。
周青峰则对小洛克菲勒笑道:“这种战车非常优秀,但就是太贵。不过我们最近找到了客户。
英国在加拿大布置了大量陆军,急需战车。虽然英国战车性能也不错,但他们军工厂产能有限,不得不向我们下了一千五百辆的订单。
包头等地的军工厂正在全速生产,以满足英军需要。批量生产后,总体造价肯定能降低些,也有利于相关技术的进一步推广。”
小洛克菲勒总算有点变色,“在加拿大的英军将用上这等装备?”
“是啊,实际上我们已经小批量交付,供英军组建和训练重型战车营。不过想来美军也有同类甚至更好的装备。”
“不。”小洛克菲勒神情恍惚的摇摇头,“如